太阳能集热供暖系统集热器、储水箱、管路的设计与安装
太阳能集热供暖系统集热器、储水箱、管路的设计与安装太阳能热水工程
贮水箱
1 现场制作的贮水箱
1.1 制作贮水箱的材质、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根据现场合理排板、拼接、焊制。
1.2贮水箱焊接应由专业焊工完成,应采用双面焊接,焊缝应光滑平整,无咬肉、气孔、夹渣、裂纹等
缺陷;焊接成形后,各面应平整,无扭曲变形。
1.3贮水箱内拉筋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图纸未注明时,方形开口水箱按以下规定执行:
- 水箱内底面四周应设置角钢拉筋;四角设置满焊节点角钢,上述角钢规格均不应小于40*40*4的角钢;
- 1.25米高的水箱,设一层拉筋;1.5米高的水箱设两层拉筋;超过1.5米高的水箱,每每增加500mm高设置一层拉筋;然后按水箱高度平均分层布置拉筋;拉筋采用不小于40*40*4的角钢焊成;
- 每层拉筋之间用拉条焊接成十字形拉网;拉条采用40*40*4的角钢或40*4扁钢焊成。
- 用于制作拉筋或拉条的角钢,均不应拼焊成方管形状,以便于防腐处理;人孔上沿应高出水箱顶面保温层50mm左右,以防止雨水流入;盖板尺寸按600mm×600mm制作,盖板应设1.4贮水箱摆放位置应正确,确保水箱支架受力均衡。贮水箱应与水箱支架牢靠固定,以防止水箱滑动。作。
- 1.5贮水箱开孔口尺寸及位置应按符合设计要求。凡设计图纸没有注明开孔位置的,应按表1的规定制
- 置与人孔配合的导向板,导向板与人孔应留有合适的间隙,以确保定位准确,启闭顺畅。
- 1.3 贮水箱人孔尺寸、人孔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图纸未注明时,人孔尺寸按500mm×500mm制作,
序号 | 名称 | 管径 | 位置 |
1 | 排污管 | DN40热镀锌管 | 水箱底部或侧板底部便于排污的位置 |
2 | 溢流管 | DN40 热镀锌管 | 侧板上部便于泄流的位置 |
3 | 太阳能热水回水管 | DN25、 DN25热镀锌管 | 符合设计要求的位置 |
4 | 太阳能供水水管 | DN25、 DN25热镀锌管 | 符合设计要求的位置 |
5 | 热水用水管 | DN25、 DN25热镀锌管 | 符合设计要求的位置
|
6 | 冷水供水管 | DN25、 DN25热镀锌管 | 符合设计要求的位置
|
7 | 其它 | 按设计要求 | 符合设计要求的位置
|
表1.5 贮水箱开孔位置要求
1.6钢板焊接的贮水箱,应做防腐处理。凡设计图纸没有明确防腐措施的,应按本规范第6部分的相关
规定做防腐处理。防腐处理程序与本规范2.2.8的要求相同。
1.7贮水箱制作完毕,应进行检漏试验和冲洗。检漏试验和冲洗应符合本规范第9部分的规定。
2 成品贮水箱
2.1 贮水箱运输和吊装应注意安全,并避免造成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
2.2贮水箱必须与支架固定牢靠,并设置可靠的防风、防侧滑措施,以确保安全。
2.3 贮水箱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以确保支架及基座受力均衡。
2.4 贮水箱开孔位置与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
集热器
1 现场组装的集热器
1.1 集热器联箱、尾座在牢靠固定在集热器支架上,并确保联箱、尾座摆放整齐、一致、无歪斜。
1.2对于竖置的全玻璃真空管集热器,尾座在集热器支架的固定位置应确保真空管插入固定后,真空管
上端口位于联箱接头下沿与接头中心线之间偏下的位置;对于横置的全玻璃真空管集热器,尾座在集热器
支架的固定位置,应确保真空管插入固定后,真空管上端口位于联箱接头边沿与接头中心线之间偏接头边
沿的位置。
1.3对于采用硅胶联接管联接的集热器,相邻两个联箱接头间的间距应在3cm~4cm之间,以方便硅胶管
更换。所有硅胶管应无扭曲,喉箍紧固牢靠。对于采用其它方式连接的集热器,集热器之间的联接应按厂
家规定的方式联接,并确保密封牢靠,无泄漏。
1.4需要现场插管的全玻璃真空管集热器,真空管插管应符合以下规定:
- 真空管插管应在系统管道安装完毕,具备通水条件后进行,以减少真空管空晒时间;
- 真空管插管前,应将真空管联箱内的异物清除干净;
- 真空管插管时,真空管应蘸水润滑,旋转插入联箱,以利插入;
- 真空管插完后,硅胶密封圈应无扭曲变形;
- 真空管插完后,所有真空管应排放整齐、一致、无歪斜,并使防尘圈贴紧联箱外表面,确保防尘效果。
- 4.1.5现场插管的玻璃-金属封接热真空管或全玻璃真空管热管,插管应符合以下规定:
- 热管插管应在系统管道安装完毕,具备通水条件后进行,以减少真空管空晒时间;
- 热管插管前,应将联箱内的异物清除干净;
- 插管时,应在热管冷凝端上涂导热硅胶;
- 插管后,热管冷凝端应插入到联箱传热孔的正确位置,并使其接触紧密,以减少传热损失;
- 热管插完后,所有热管真空管应排放整齐、一致、无歪斜,并使防尘圈贴紧联箱外表面,确保防尘效果。4.2.1 集热器摆放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并与集热器支架牢靠固定,防止滑脱。或检修。 5.1 明装管路成排安装时,直线部分应互相平行。曲线部分按以下要求安装:
- 5. 管路
- 4.2.3集热器与集热器之间的连接,应符合4.1.3的要求。
- 4.2.2 平板集热器应留有不小于1%的坡度,并在最低处便于放水的地方安装排空阀门,以便于放水防冻
- 4.2 工厂组装的集热器
- 当管道水平或垂直并行时,应与直线部分保持等距;
- 当管道水平上下并行时,弯管部分的曲率半径应一致。
- 5.2 冷、热水管路同时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 上、下平行安装时,热水管应在冷水管上方;
- 垂直平行安装时,热水管应在冷水管左侧。不小于3‰;但开式系统太阳能的热水管应低头敷设,坡度不小于1%,以利于热水尽快流入水箱。系统管统管路最低点应设泄水阀。5.5 溢流管、排污管应加引导管,引至排污口附近。溢流管与排污管不得相连通。管径>DN50的镀锌管应采用法兰或卡套式专用管件连接。镀锌钢管与法兰的焊接处应防腐处理。较短的丝进出口阀门安装时)。5.8 铜管连接可以采用专用接头或焊接,当管径小于22mm时,宜采用承插或套管焊接,承口应迎介质流向安装;当管径大于或等于22mm时,宜采用对口焊接。
- 5.9 管道的接口应符合下列规定:
- 5.7 塑料管和复合管可以采用橡胶圈接口、粘接接口、热熔连接、专用管件连接及法兰连接等形式。塑料管和复合管与金属管件、阀门等的连接应使用专用管件连接,不得在塑料管上套丝。
- 头一端焊接时,应先焊接合格后,另一端再用丝接连接,以防止烧坏麻丝和生料带而导致漏水(如集热器
- 5.6 管径≤DN50的镀锌管应采用螺纹连接,套丝扣时破坏的镀锌层表面及外露螺纹部分应做防腐处理;
- 5.4 热媒管路应尽量利用自然弯补偿热伸缩,直线段过长则应设置补偿器。补偿器形式、规格、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按有关规定进行预拉伸。
- 路最高点应设排气管,排气管顶端应加向下弯头和引导管,以减少热量散失和防止掉入脏物堵塞管路。系
- 5.3 系统水平管路应留有利于排气的坡度,凡未注明坡度值或方向的,系统管道应顺水抬头安装,坡度
- 埋地铺设的管路不应有接头。
- 不应设置在套管内
- 螺纹连接管道安装后的螺纹根部应有2~3扣的外露螺纹,多余的麻丝应清理干净并做防腐处理。
- 法兰连接时衬垫不得凸入管内,其外边缘接近螺栓孔为宜。不得安放双垫或偏垫。连接法兰的螺栓,直径和长度应符合标准,拧紧后,突出螺母的长度不应大于螺杆直径的1/2。
- 采用橡胶圈接口的管道,允许沿曲线敷设,每个接口的最大偏转角不得大于2°。
- 采用熔接连接的管道,结合面应有一均匀的熔接圈,不得出现局部熔瘤或熔接圈凸凹不匀现象。
- 采用卡箍(套)式连接的管道,两管口端应平整、无间隙,沟槽应均匀,卡紧螺栓后管道应平直,卡箍(套)安装方向应一致。
- 冷弯时,应不小于管道外径的4倍;
- 热弯时,应不小于管道外径的3.5倍;
- 焊接弯头,应不小于管道外径的1.5倍;5.11 管道穿过墙壁和楼板,应设置金属或塑料套管。套管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 d) 冲压弯头,应不小于管道外径,且所使用的冲压弯头外径应与管道外径相同。
- 5.10 钢管弯制时,弯曲半径应符合下列规定:
- 安装在楼板内的套管,其顶部应高出装饰地面20mm,底部应与楼板底面相平;
- 安装在卫生间及厨房内的套管,其顶部应高出装饰地面50mm,底部应与楼板底面相平;
- 安装在墙壁内的套管,其两端与饰面相平;
- 5.12 套管与管道之间的缝隙应按如下规定处理:
-
- 穿过楼板的套管与管道之间的缝隙应用阻燃密实材料和防水油膏填实,端面光滑;
- 穿墙套管与管道之间的缝隙宜用阻燃密实材料填实,且端面应光滑。
- 5.13 管道支、吊、托架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 固定在建筑上的管道支、吊、托架不得影响建筑物结构的安全。
- 管道支、吊、托架应位置正确,埋设应平整牢固;
- 固定支架与管道接触应紧密,固定应牢靠;
- 滑动滑托与滑槽两侧应留有3-5mm的间隙,支架应灵活,纵向移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 无热伸缩长管道的吊架、吊杆应垂直安装;有热伸缩长管道的吊架、吊杆应向热膨胀的反方向偏移;
- 太阳能系统循环管路和热水供应系统管路的支架,应在管道和支架间加衬非金属垫或套管,以避免形成热桥,导致过度散热。
- 管路支托架焊接完毕后,应做防腐处理。
- 表5.14 钢管管道支架的最大间距
- 5.14 钢管水平安装的支、吊架间距应不大于表5.14 的规定。
管路公称直径 | 15 | 20 | 25 | 32 | 40 | 50 | 70 | 80 | 100 | |
支架最大间距(m) | 保温管 | 2 | 2.5 | 2.5 | 2.5 | 3 | 3 | 4 | 4 | 4.5 |
不保温管 | 2.5 | 3 | 3.5 | 4 | 4.5 | 5 | 6 | 6 | 6.5 |
5.15 塑料管及复合管道垂直或水平安装的支架间距间距应不大于表5.15 的规定。
表5.15 塑料管及复合管管道支架的最大间距
管径(mm) | 12 | 14 | 16 | 18 | 20 | 25 | 40 | 50 | 63 | 75 | ||||
最 大间 距
(m) |
立 管 | 0.5 | 0.6 | 0.7 | 0.8 | 0.9 | 1.0 | 1.3 | 1.6 | 1.8 | 2.0 | |||
水平 | 冷水 | 0.4 | 0.4 | 0.5 | 0.5 | 0.6 | 0.7 | 0.9 | 1.0 | 1.1 | 1.2 | |||
热水 | 0.2 | 0.2 | 0.25 | 0.3 | 0.3 | 0.35 | 0.5 | 0.6 | 0.7 | 0.8 |
5.16 铜管道垂直或水平安装的支架间距间距应不大于表5.16 的规定。
表5.16 铜管管道支架最大间距
公称直径(mm) | 15 | 20 | 25 | 32 | 40 | 50 | 65 | 80 | 100 | 125 | |
最大间 距(m) | 垂直管 | 1.8 | 2.4 | 2.4 | 3.0 | 3.0 | 3.0 | 3.5 | 3.5 | 3.5 | 3.5 |
水平管 | 1.2 | 1.8 | 1.8 | 2.4 | 2.4 | 2.4 | 3.0 | 3.0 | 3.0 | 3.0 |
5.17 金属管道立管管卡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 在2.5m以内应安装一个管卡;
- 2个以上管卡应匀称安装;
- 同一位置的管卡应安装在同一高度上。a) 阀门安装前,应检查阀门是否关闭严密。c) 阀门应装在容易操作地方,阀门安装时应加活接,以便于维修拆卸。
- b) 每列或每排集热器总进出管口均应加装闸板阀门,以便于检修。
- 5.18 阀门安装应符合以下规定:
- 截止阀安装时,阀门的安装方向应正确,不能装反。
- 需要快速打开的阀门,应采用球阀或蝶阀。
- 5.19 安装水泵时,应符合以下规定:
- 水泵就位前,水泵基础的强度、位置、尺寸和螺栓孔位置必须符合设计规定。
- 安装水泵前,应检查水泵的型号是否与设计图纸相符合。
- 安装时,应按照厂家要求的方式安装,安装方向应正确;
- 水泵采用法兰连接时,相互连接的法兰端面应平行;采用螺纹连接时,螺纹管接头轴线应对中,不得借法兰螺栓或管接头强行连接;
- 当需要对水泵做隔振处理时,应在水泵进出连接管路上加装可曲挠橡胶接头,水泵基座下应垫橡胶隔振垫
- 水泵进水端应安装阻力小的闸板阀或蝶阀,以减小水流阻力;水泵出水端应安装调压作用明显的截止阀,以便于调整系统压力
- 水泵周围应留有足够的维修空间。
- 水泵运转前应灌满水,以防止水泵干转损坏水泵。自吸水泵(如西山牌水泵)运转前还要注意排除泵腔内的空气。
- 水泵接线应严格按照本规范8.5规定的方法温防护层内壁应铺敷防火保护层(如铝板或彩钢板等),以防止保温材料着火;外壁应做防风防雨处理。
- 5.21 安装电磁阀应符合以下规定:
- 5.20 安装在室外的水泵,应有妥当的防雨保护措施。结冰地区必须采取妥当的防冻保护措施。防冻保
-
- 电磁阀安装前,应检查电磁阀的型号是否与设计图纸相符合
- 电磁阀应水平安装在管路便于维修的位置,电磁阀前加装闸板阀和细网过滤器,阀后加装调压作用明显的截止阀,以便于调整阀后压力.
- 电磁阀安装方向应正确;
- 电磁阀周围应留有足够维修空间
- 电磁阀接线应符合见本规范8.4的要求。5.23 承压管道系统和设备应做水压试验,非承压管道系统和设备应做灌水试验。试验压力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要求为注明时,
- 5.24 管道保温应在水压试验合格后进行。管路保温应符合本规范6的要求。
- 5.22 阀门、水泵、电磁阀等需要更换的部件处应留有便于拆卸的活接。